互聯網+養老,構建養老新格局
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養老問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同時成為家庭乃至社會愈發沉重的負擔,傳統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及其模式已經難以解決當下養老問題了。
同時,老年照護、醫療服務、活動欲求、精神關懷等需求不斷增加,單一的養老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因此優化養老服務體系、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刻不容緩,也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首選之路。
養老服務新形態
“互聯網+”養老或養老服務不是“互聯網”與“養老”之間的簡單相加,而是兩者之間的深度融合,促進養老服務的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和水平,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養老服務發展新形態。
積極性
“互聯網+”養老服務是互聯網機構積極參與養老服務、養老服務業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升級改造傳統養老服務業的新生事物。因此,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機構和養老服務業的“兩個積極性”
多元化
互聯網在養老服務社會化中的運用有多種方式。
“互聯網+”養老作為養老服務發展的升級形式,可以是對傳統養老服務進行升級而形成的“互聯網+”養老服務的新升級版,也可以是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養老服務,也可以是互聯網經營者利用自身的網絡信息平臺提供養老服務。
差異性
“互聯網+”養老服務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中的應用存在差異。居家養老服務,一方面開發應用智能硬件,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并重點推進老年人健康管理、緊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務預約、購買商品等服務,開發更加多樣、精準的私人定制服務;
另一方面是推動適合老年人的智能產品、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健康保健移動應用軟件的設計開發,滿足老年人日益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在社區養老服務方面,重點是建設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提供護理、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在機構養老服務方面,主要是鼓勵養老服務機構應用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便攜式體檢和緊急呼叫監控設備,提升養老機構服務水平。
信息整合
從國家層面,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要“打通養老服務信息共享渠道,推動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臺與戶籍、醫療、社保等信息資源整合,推動養老服務公共信息資源向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開放。”
“加快全國養老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進與戶籍、醫療、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信息資源的整合。”
“互聯網+養老”的雖是一種符合時代養老需求的新模式,但不能取代傳統的養老服務機構、居家服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而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對其進行整合、改造和升級。
“互聯網+”社區養老服務,互聯網技術,整合社區各類養老服務資源,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全天候養老服務。許多城市建設智慧養老社區或智慧健康養老示范社區的試點項目都屬于這種類型。
“互聯網+”社區養老服務的重點是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提供護理、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數據、智能產品、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健康保健移動應用軟件等技術手段,將居家老人的健康數據和地理位置實時上傳至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并與政府、醫院等社會養老機構的數據整合,實現24小時遠程、全方位監控。
老年人還可以通過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選擇日常購物、預約看病、家政等服務。
“互聯網+“機構養老服務,以互聯網技術手段,改造傳統養老機構,實現機構養老的轉型升級。目前,一些大型養老機構正在開展智能化養老服務。
“互聯網+”機構養老服務主要是指養老服務機構應用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便攜式體檢、緊急呼叫監控等設備,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
(來源:互聯網+下的中國養老服務)
“互聯網+”在養老服務中的應用可以從多方面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通過互聯網技術整合養老服務資源,特別是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可以彌補單一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資源的不足,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充分的選擇,從而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